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构建“半小时就业圈”,8万多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信息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3日     点击:    
[字体: ]

拼经济、稳就业是基础。近年来,文山市以构建“半小时就业圈”为抓手,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文章,仅2022年就有8万多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城区商圈,都有他们的身影,全年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0亿元。


构建新型农民“半小时就业圈”,实现田间地头就业。

2221.jpg


近日,正值山药采挖旺季,在红甸乡山药种植地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青壮年在采挖山药,大家各站一排,两三铲下地便可从松软的土里将一个个山药拔出。茂克村村民王瑞涛刚卖完自己种的10多亩山药,7万多的收入才装进腰包,转身就跑到别家地里“打工”了。


2222.jpg

种植户 王瑞涛

“挖山药一个月可以挣6000元左右,自己种一点,又来外面挣一点,一年可以挣10万元,比起去外面打工,感觉还是家里好。

在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记者看到,10余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对山药进行削皮处理,而不同于地里的是,这里大都是平时待业在家的女性,这样的一个生产车间为不能远出打工的她们提供了就业岗位。

来自红甸乡茂克村的杨仕莲告诉记者,她在家里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种庄稼。每年庄稼收完,她就可以进厂务工,今年已经是进厂的第五个年头,以她的经验和速度,每个月能够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一般可以做3至4个月,一个月可以赚5000多元,还可以照顾家里,对于我们来说,在家门口务工是很好的。


合作社理事长马自然告诉记者,自2019年加工厂投产运行以来,每年到了采挖季,每天的用工量都不少于90人次。同时,今年3月,合作社还与辖区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签订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发展协议,协议明确合作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以上三类人员提供免费的山药技术指导,收购他们种植的山药,并且有需要时可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等倾斜政策,带动他们发展致富。


2225.jpg

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马自然

“去年仅发的工资就有300万,今年预计比去年还要更多一些。在用工方面,我们还是喜欢用本地的,他们的吃住方面我们都不用管,可以说我们是双赢的。

据了解,近年来红甸乡大力发展山药产业,仅今年产值就可达1亿多元。随着山药产业的不断扩大,在山药的种植、采挖、深加工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用工时长长达半年多,每年的秋冬季是这里大量用工的时节,吸引了当地和周边乡镇的群众前来务工,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的田间地头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秘书长夏友跃介绍说:“以前,我们村里的年轻小伙几乎都外出打工。但从去年以来,随着山药价格的稳定,合作社在收购山药期间,基地里每天都大量的工人务工,村民在这里每个月挣个五六千元钱不成问题,再加上种植山药的收入,比在外面强多了。


为构建新型农民“半小时就业圈”,文山市以产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较丰富的马塘、德厚、平坝等乡镇为依托,发展三七、万寿菊、朝天椒、云南小黄姜、脆甜柿子等产业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并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培养符合文山市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工人,增强农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同时,强化对就业帮扶车间动态管理,对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给予补助,2022年通过帮扶车间共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500余人。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困难群体,文山市多方整合林草、自规等部门力量,开发了乡村公益岗位2539个,让困难群众实现兜底就业。


构建产业工人“半小时就业圈”,实现走出家门进厂门。


2227.jpg

在位于卧龙街道的文山娅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各自生产线上忙碌着,零件线包、外观视检,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来自古木镇的刘燕为了方便孩子上小学,在文山城区租了套房,家里全靠丈夫一人在外务工维持,自己则在家照顾两位老人和孩子。半年前通过抖音了解到这里招人,便立即联系后顺利就业。她高兴地说:“来之前还是很担心,因为自己已经和社会脱轨了,但是来到这里之后,领导很认真地教我们技术,同事也和蔼可亲,对我来说工作不费力,平均下来一天收入在140至150元左右,也不耽误每天接送孩子。”


董事长龙世斌告诉记者,文山娅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成立以来,共吸纳宝妈、残疾人等在家闲置的人员100余名。由于当前地点限制,待明年一月份位于卧龙街道高登社区800平方的厂房建好后,生产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届时将解决400余人的就业问题。“用工的话现在有120人左右,工资3000至4000元。从农村过来的我们免费包吃包住,不收取任何费用,另一部分是为城区宝妈提供的,培训合格的话,宝妈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我们系统里申请办公,在家就可以领货、交货。

类似的生产车间在文山市还有很多,为了解决文山城周边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文山市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文山马塘工业园区两个园区为重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园区周边乡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区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6场,收集园区岗位向劳动力进行推荐就业。在马塘镇成立文山市老西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古木镇文山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文山瑞民家园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与园区企业建立用工协议,积极吸纳当地用工。还依托瑞民家园小区,为外来入文人员、居住较远人员申请人才公寓280套,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暖心就业。


构建商贸服务“半小时就业圈”,实现多元多维就业。


2228.jpg

在位于金地广场旁的文山市开化街道人力资源(零工)市场一站式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将当天前来找工作的人员信息录入电脑进行分类。一旁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实时更新跳转着各个用工企业的详细招聘信息,让需要找工作的人一目了然。这是文山市首个人力资源“零工”市场交易平台,通过平台为企业和工人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的供需平台,精准对接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州府优势,以开化、卧龙、新平三个街道为支撑,积极开发电子商务、快递跑腿、居家养老、母婴陪护、家政保洁等领域的用工岗位,让市民群众实现多维就业。

文山市开化街道零工市场负责人何裕超介绍说:“成立一个多月来,已累计接待企业78家,发布岗位234个,登记求职者413人,推荐就业15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精准对接作用,围绕城区的各种用工需求做好服务工作,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让企业找到适合工人。


13万人就近就业,实现劳务收入20亿元。

在构建“半小时就业圈”的基础上,文山市还打出了稳就业“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减免缓返补”政策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拓岗。2022年共减免失业保险费676.32万元,兑现稳岗返还516 家332.56万元,稳定岗位6380个。一方面扶持创业驱动就业。持续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开展面对面的“一站式”创业帮扶行动,进“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扶持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人群自主创业。2022年共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7254万元,扶持创业453人,带动1024人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还加大了精准培训力度促进就业,探索建立“培训即签约”的新型就业模式,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2022年以来,文山市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12万人,其中,市内转移8.32万人,占转移人数的63.36%,六成以上人员在家门口就业,累计实现20亿元的劳务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