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开征求《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修改意见建议的通知

信息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3日     点击:    
[字体: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全市城镇化率,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依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促进城镇化发展实施意见(2022-2025年)〉的通知》、《文山州“十四五”城乡发展规划》、《文砚同城区域城镇化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文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文山市的实际情况,我局牵头草拟了《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征求意见建议时间为10个工作日(即2022年12月5日12月15日)。联系人:马应洪,联系电话:2137733,邮箱:758174265@qq.com。

 

 

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实施方案

(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全市城镇化率,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根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促进城镇化发展实施意见(2022-2025年)〉的通知》,结合文山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聚焦省委、省政府对文山努力建设成为“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定位、新要求,按照州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文山之干”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1.量质并重,加快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立足文山市实际,重视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全市城镇化水平,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镇健康协调发展。

2.产城融合,互促共进。坚持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协调推进、增加就业,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

3.统筹城乡,协调推进。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互动的良好局面。

4.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深化城乡户籍、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土地管理、建设管理、财税、投融资、行政区划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消除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走改革创新的城镇化道路。

二、发展目标

紧抓“十四五”期间滇南城镇群建设发展机遇,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文砚同城化”建设,优化行政区设置,有序推进撤镇设街道、撤乡设镇、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努力将文山市建设成为州府地位突出、发展势头强劲、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强市,以“文山之干”实现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推进2.86万以上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全面融入城镇,力争到2025年,城镇常住人50万人以上,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城镇化率达70%以上;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三、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做精城市、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城乡建设工作思路,加快完善全市城镇总体布局,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小城镇健康发展等措施,构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美丽县城、卫生乡镇、示范乡村”融合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一)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小城镇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新的区域和次区域增长极加快形成,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围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一核两带三圈”联动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产城融合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文山市城镇空间格局全面优化,城市和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城市韧性全面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协同完善,要素流通更加顺畅,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加强规划编制。科学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线、城市风貌等相关专项规划管理,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城市开发边界与城镇化发展目标相匹配。〔牵头及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商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文山市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草局、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交警大队、市消防大队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快完善全城镇总体布局。一是积极引导对外通道建设,努力构筑对外经济联系通畅、对内经济联系便捷的城镇通道格局,打造开放式的区域联动的城镇空间体系,加速融入“文砚丘马”城镇群,使之成为滇东南城市群,对内连接北部湾、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联通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二是做优做强重点镇。以国家级重点镇和省级重点镇作为发展先行重点,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重点镇建设给予扶持,将其发展成为既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示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加快文砚同城化建设。充分发挥“文砚”同城化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要求,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同城规划修编及区域内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城镇建设,提升城镇承载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滚动实施东山乡、新平街道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面积,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G248线砚山至文山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根据文山市境内“三个一”目标开发建设目标任务,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研究策划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好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抓住“百家浙企进文山、省属企业进文山、央企入滇进文山、金融机构进文山”的良好契机,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地“文砚同城化”片区。到2025年,文砚同城核心区东山乡、新平街道生产总值占到全市20%,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0%以上。〔牵头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发建设局;配合单位:投资促进局、三七产业园区管委会、马塘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局、市级相关单位及东山乡、新平街道〕

4.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落实《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着力建设各类特色小镇。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社区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增强小城镇服务能力和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定居能力,加快健康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具有文山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级相关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1.抓好撤乡设镇工作。根据《云南省设镇标准》,按照人口条件、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等设镇标准,认真研究各乡镇情况,加快推进撤乡设镇工作,提高城镇聚集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将全市2万人口以上的乡纳入撤乡设镇对象,逐步实施,力争到2025年完成撤乡设镇工作。〔牵头及责任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级相关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

2.合理实施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工作。优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空间布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基层意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城区周边、集镇周边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工作,促进农业人口融入城镇。〔牵头及责任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引导搬迁人口向城镇安置。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围绕相关政策,推进重大工程、生态保护、防灾避险等搬迁人口向城镇安置,逐步引导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资源薄弱等区域的人口向城镇地区安置,确保搬迁群众生计有保障、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推进城镇化发展。〔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文山分局、市水务局、市林草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有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货)的人员,可以申请将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的户口迁入当地城镇,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发挥小城镇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中的重要作用。〔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全面覆盖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完善居住证制,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推动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权利,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医保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事处〕

3.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一是加大对农业转移就业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力度,提高其在城市稳定就业能力。二是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三是推进基础教育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义务教育。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四是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常住人口全覆盖,采取公租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每年将1/3可分配公共租货住房房源用于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五是推进基础医疗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和流程,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牵头及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继续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权益、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确保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真正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项保障。〔牵头及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

(五)加强美丽县城建设,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1.加快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落实土地、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方便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全面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任务,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牵头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建设改造城市道路网络密度,畅通进出城通道,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和城乡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便捷换乘。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区公共汽车站点布局,扩大城市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加强自行车车道、人行道等慢行系统及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停车场(库)等设施建设。推进公交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规划同步实施。〔牵头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推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合理布局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防灾避险、燃气等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牵头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信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4.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加大财政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的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学办学,增加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供给。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统筹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5.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力、燃气、交通、水务、地下管线、物流等公用设施和建筑物、构筑物智能化改造,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实现数字化展示、信息化关联、可视化管理。建设“城市大脑”,有效整合城市管理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大城市数据共享开发力度,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对政务、企业、社会、互联网等数据进行全域即时分析、调度、指挥、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建设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市民一卡通”建设应用,拓展社区智慧化应用。推进文山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全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市政务服务局、州生态环境分局、城乡投资经营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六)推进美丽集镇建设,提升集镇吸引力。大力实施以强化规划引领和执行、深化集镇秩序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化和风貌、完善创建体系建设、文明集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集镇建设,聚焦全市17个乡镇(街道)政府驻地,建立市级负总责、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三年时间,全市所有集镇“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服务功能持续增强,集镇面貌明显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牵头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稳定就业支撑

1.加快发展绿色铝材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牌”的要求,充分发挥绿色能源、铝土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铝产业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抓住“铝土、深加工、以铝为基础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四个关键,聚焦国内铝加工集中区域,构建“阳极炭素—电解铝—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全产业循环链,打造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的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绿色铝深加工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高附加值应用产品,逐步提升铝液就地合金化率和深加工率,壮大绿色铝产业集群,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力争到2025年绿色铝产能达50万吨的目标,为实现全部绿色铝合金化,全部就地转化为铝材和铸件,并逐步向终端铝产品制造延伸,力争到2025年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的目标。〔牵头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马塘园区管委会、三七园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2.加快发展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三七良种繁育和以三七为重点的绿色中药材种植,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产地加工聚集区和新技术科研高地,打造成世界“三七之都”的核心。构建集三七优质种源、药材、饮片、中成药、提取物、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医医疗服务和康养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三七产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加快“文山三七”绿色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进程,实现三七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5年前在文山市培育2家拥有核心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三七育种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三七加工企业退城入园工作步伐,通过土地置换、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引导文山城区的三七加工企业逐步退出城市规划区,进驻三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登高片区集中发展,切实发挥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到2025年,实现三七加工业综合产值22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及知名品牌,流通及大健康服务业批发零售额408亿元,实现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650亿元。〔牵头单位:文山市三七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责任单位:三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信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草局、市投资促进局,各乡镇(街道)〕

3.加快发展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业。按照把文山市建设成为“生态、现代、智慧和花园城市”的发展目标,遵循“景区融入城市,城市变成景区—景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依托文山市区作为滇南中心城市和州府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交通、教育、医疗中心优势,以喀斯特山水田园生态为基底,以开化街道、卧龙街道和新平街道城区为核心空间,大尺度整合东山彝族乡和古木镇,紧抓“美丽县城”创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等机遇,遵循主客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盘龙河、三七产业园区、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山、西山等为依托,强化城旅、生旅、文旅、江旅、医旅、产旅等的融合,全力构建生态游憩、康养度假、城市休闲三大空间,重点在提升改造盘龙河休闲带、西山公园,建设凤凰山公园等的基础上,立足文山市作为世界“三七之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养”为核心、“医”为特色、“健”为支撑,系统构建以三七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链,积极推进高星级酒店、旅游休闲街区、文博场所等的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备、高品质的旅游名城和全市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以进一步增强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及其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州府的综合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全州、全市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消费中心、人才中心、创意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亿人次以上的目标,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的目标。〔牵头及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品牌打造、产销对接、机制创新、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措施,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中药材、蔬菜、水果、畜禽等五个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三七、生姜、辣椒、早熟蜜桃、香脆李、他披梨、山药、高峰牛、山地鸡、生态黑猪10个名特优农产品,兼顾发展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实施现代种业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切实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大研发培育“两杂”、特色经济作物良种新品系和畜禽水产地方良种保种选育与扩繁工作力度,引导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推广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技术,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智能生产、精准作业、全程溯源等水平,推动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培育与提升工程,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提升质量。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扶持建设加工基地或产业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加工基地或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云南省输送东部沿海高原特色农产品前沿基地。到2025年,全市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值16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1.58:1,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不断提高,淡水渔业养殖水面达0.92万亩。〔牵头及责任单: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研究落实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具体举措,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全面统筹协调,特别是对政策制度等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和审定把关,为城镇化发展工作把握好方向。

(二)强化工作推进。各牵头及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促进城镇化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及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主动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力量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编制的《实施方案》必须报市领导小组审核备案。今后的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按年进行考核,市领导小组将根据牵头及责任单位按年度书面上报的年度考核资料结合现场实际进行考核。

(三)健全考核机制。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提升城镇化率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对于工作推进较好的要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市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

(四)深入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有利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舆论氛围。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镇化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附件:1.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2025年文山市重点指标任务表

3.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市级牵头领导任务分工表

附件1

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乐加文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陈国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   波       市委常委、副市长

              黄   磊       市委常委、副市长

              郭   波       市委常委、副市长

              蒋跃超        副市长

              李祥飚        州公安局副局长、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陈   刚       副市长

              吕俊贤        副市长

成    员:邱昌海       市政协副主席、市住建局局长

              普光福        市政协副主席、市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   昉       文山马塘工业园区主任

              杨朝武        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主任

              孙青青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雷   斌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鲜思菊        市财政局局长

              梁   文        市公安局副局长

              董向诚         市民政局局长

              宋   海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李春全         市工信商务局局长

              顾雪艳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聂   春        州生态环境局文山分局局长

              雷   玲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杨   耀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何书永          市水务局局长

              刘顺瑜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董彦玮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

              江    衡        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王    春        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局长

              戴    鑫        市统计局局长

              李建昌          市林草局局长

              林绍华          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华财荣          市三七利用中心主任

              张艾冰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化,由成员单位相应岗位职责人员自行递补,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附件2

2025年文山市重点指标任务表

指标项目名称

2020/2021年实际

2025年工作目标

责任单位

城镇

化水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8

73

住建局

2.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42.77

45.63

住建局

3.新增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1.9

2.86

公安局

基本

公共

服务

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3716/0.4527

0.5

人社局

5.城镇登记失业率(%)

3.49/3.6

控制在3.8%以内

人社局

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00

100

人社局

7.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9.88

99.88

医保局

8.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24

2.2

市卫生健康局

9.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10

15

住建局

基础

设施

10.城镇供水普及率(%)

98

99

住建局

11.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

90

95

住建局

12.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

99.5

100

市城乡综合执法局

13.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

7.14%

90

住建局

14.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500

1000

市工信商务局

15.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78.8

100

民政局

16.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2

4

住建局

1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8.91

42%

住建局

18.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9

100

州环境生态分局

附件3

文山市促进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市级牵头领任务分工表

序号

工作任务

市级牵头领导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时间进度

1

力争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14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达到73%以上。

陈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

科学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城市规划水平,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城市开发边界与城镇化率发展目标相匹配。

陈刚

市自然资源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3

加快"文砚"同城化建设,打造集交通、经济、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于一体化的综合走廊。到2025年,文砚同城核心生产总值占到全州50%,城市人口规模达到7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0%以上。

陈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4

建立健全城镇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各城镇群内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发展,构建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特征突出的城镇群。加快"文砚马"城镇群建设,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形成引领全市城镇化发展的支撑级,提高全市县域城镇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

陈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5

加快撤乡设镇,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工作。加快2万人以上的乡推进撤乡设镇工作,提高城镇聚集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周边、集镇周边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工作。

郭 波

市民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6

认真组织开展好全市每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样本单位的抽查工作,做到应统尽统。

陈国平

市统计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7

引导搬迁人口向城镇安置。围绕相关政策,推进重大工程、生态保护、防灾避险等搬迁人口向城镇安置,逐步引导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资源薄弱等区域的人口向城镇地区安置,确保搬迁群众生计有保障、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推进城镇化发展。

陈国平

市发展改革局

市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文山分局、市水务局、市林草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8

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全面放宽落户条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进城落户。着力解决好城中村居民和已征地未转城人员转户进城等历史遗留户籍问题。

李祥飚

市公安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9

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促进持有城镇居住证人口与居住地居民同等享有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待遇。

李祥飚

市公安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0

加大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增强城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

李祥飚

市公安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1

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每年将1/3可分配公租房房源用于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困难问题。

陈刚

市住建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2

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培训资源,加大农业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力度,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对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企业实施奖补,推进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到2025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吕俊贤

市人社局

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3

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卫生计生部门服务联络员"一对一"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

吕俊贤

市卫生健康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4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xx%以上,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吕俊贤

市人社局

市医保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5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补齐义务教育短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校舍xx万平方米。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工程,新建学校36所,新增学位3.8万个,建成1所以上优质高中;支持文山市职业高级中学迁建。到2025年,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95%、95%。

吕俊贤

市教育体育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6

全力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着力推进乡村广播电视、市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史志馆、革命纪念馆、档案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蒋跃超

市文化旅游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7

健全人地挂钩机制,全面落实全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上年度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各类城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差别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控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平方米/1人左右。

陈刚

市自然资源局

市住建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8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增加吸纳转移人口较多地区的转移支付,积极申报农民工市民化奖励资金,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

陈国平

市财政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19

完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建立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货、入股,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强农村土地和林地等确权流转管理,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及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

陈 刚

市自然资源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草原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0

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落实土地、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优化棚户区改造布局规划,方便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

67个,5932户,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目标任务,力争全市城镇棚户区存量应改尽改。

陈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1

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提高城市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快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绿道"建设,切实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到2025年,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预计达到25%至30%。

陈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2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到2025年底,全州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陈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3

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建设、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

蒋跃超

市水务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排水公司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4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快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统筹推进城镇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各类地下管线建设。

陈国平

市发展改革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市工信商务局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5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和公共服务模式,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1M)、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整合政府各部门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资源,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和社会管理数字化,构建智慧城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智能化,推进文山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陈国平

市发展改革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市工信商务局

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6

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实施以强化规划引领和执行、深化集镇秩序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化和风貌、完善创建体系建设文明集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集镇建设,到2023年,使全市14个集镇"脏乱差"现象得到解决,服务功能持续增强,集镇面貌明显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陈 刚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民宗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2023年以前

27

着力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推动开发区、园区优化提升和改革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市政、公用等城市配套功能,优先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区中的基础设施,推动园区由产业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为促进人口集聚拓展空间,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竞争优势。

陈国平

市发展改革局

马塘园区管委会、三七园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8

加快发展绿色铝材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力争到2025年,绿色铝产能达50万吨,实现全部绿色铝合金化,全部就地转化为铝材和铸件,并逐步向终端铝产品制造延伸,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打造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的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

陈国平

市发展改革局

马塘园区管委会、三七园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29

加快发展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全力打造充满"三七"元素的中心城市,将文山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三七之都",力争到2025年,实现三七加工业综合产值3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及知名品牌;流通及大健康服务业批发零售额20亿元。实现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30亿元。

陈国平

三七资源开发利用中心

三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信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草局、市投资促进局,各乡镇(街道)〕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30

加快发展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5年,预计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5亿元,将文山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世界的"世外桃源",世界游客的康养胜地。

蒋跃超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

31

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重点产业综合产值112.4462亿元,建成15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0万亩道地药材基地、30万亩辣椒基地、10万头肉牛基地。

王波

市农业农村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022—2025年

滚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