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文山市人民政府

文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市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6日     点击: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文山市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第四届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文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6日 

(删减后公开)


文山市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完成好全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

(一)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外传”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防控方针不动摇,全面压实“四方责任”,强化“堵、清、防、保、扛”措施,健全管护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线、不向市外扩散的底线。从严落实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四早”措施。加大区域协查力度,加强出入通道管控,快速有力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做好应急处置预案,一体推进战疫情、保民生、保稳定,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优化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把突发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持续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等能力。

二、强化投资引领作用

(二)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州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用于纳入国家和省、州“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努力做好专项债券、一般债券申报和发行工作。

(三)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值一批的“五个一批”项目常态化管理。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尤其是市“三个四十”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在库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不低于去年实际完成投资的150%。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争取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入库工作,确保各行业每季度在库项目总投资量至少较上季度提升15%。市委、市政府每月按照州要求,进行一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倒逼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建设进度。聚焦优势产业培育、综合交通、城市更新改造、生态保护治理等方面,积极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大力盘活和善用民间投资,引入社会资本合作,争取更多资金、项目落地文山市。

(四)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做好土地、林地等要素指标的计划安排,积极向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倾斜,提升要素产出效率。加快提高用地等环节审批效率,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行动,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梳理年度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情况,及时跟进指导项目用地等环节审批工作,制定年度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清单”,建立“1对1”服务机制。

(五)加快专项债券和预算内资金使用进度。各部门要加快已拨付到位各类资金支出进度,加快形成更多实物量。加强对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资金支付进度的督促检查,中央和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必须在投资计划下达起3个月内开工。依法依规对长期资金趴账的项目作出调整、收回处理并通报。

三、提质增效激发市场活力

(六)积极扩大城乡消费。一是提振乡镇经济。支持建设电商直采直销基地、生鲜农产品产地仓,开设农特产品旗舰店、特产馆,开展直播带货。支持加快实现“快递进村”。持续开展汽车、家电下乡促销活动。二是挖掘城市消费新热点。支持实体店、城市综合体、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支持连锁企业、老字号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支持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合理规划、提升打造夜经济地标,如:炬隆桥头美食街、盘龙体育馆酒吧街等。市级财政安排稳增长促消费奖补资金,对现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4大类行业中增速超过20%的限上企业,每户给予5万元奖补,奖补范围按各类在库企业10%的比例实施;对增速低于20%,但总量排名全市前5的限上企业,每户给予5万元奖补;对新增限上批零住餐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给予每户3万元奖补,其他在库企业每户给予1万元奖补;鼓励企业开展线上销售,对线上销售农产品500万元以上,销售额全市排名前20且同比增速超过25%的企业,每户给予10万元奖补;对进出口规模较大的3户外贸企业给予10万元奖补;对年内新建连锁直营门店达到3家以上实际经营三个月以上的品牌连锁店限上企业,根据新建直营门店数量,每个门店给予2万元奖励;对新入选老字号企业每户给予10万元奖励。(对单个符合享受多项奖补条件的企业,以最高标准奖励)。简化各类市场主体举办户外促销活动的审批手续。

(七)支持扩大外贸。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机遇,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申报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积极引导和服务企业拓宽境外投资业务。

(八)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升规纳限入统”攻坚行动,对市场主体“升规纳限”,“四上企业”建立名单目录并进行动态管理,实现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新增4家,限上商贸流通业(含大个体)12家。

四、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九)切实稳住农业“基本盘”。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大力支持以蔬果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保障,狠抓农业招商引资,保障生猪、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2022年力争完成第一批任务目标3.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百亿金融支农行动”,积极统筹各项资金用于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三七、天麻、滇重楼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基地建设,培强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加快推进三七数字产业化平台建设和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培育绿色低碳新业态,推动可持续发展。

(十一)支持重点园区优化提升。力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用于标准化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将马塘工业园区创建成为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积极争取省、州级奖励及资金支持。

(十二)着力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大电网为文山绿色铝产业满负荷供电。加快推进燃气应急储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桂气入滇(百色—文山)天然气管道建设前期工作,适时启动云南省东干线(曲靖—文山)天然气管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500千伏柳井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文山—砚山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和手续办理、大黑山—马塘天然气支线管道试运行手续办理工作。

(十三)支持旅游业加快升级和市场恢复。加大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引入社会资本力度,整合资源项目,加快推进德厚镇洒嘎竜红色文化景区建设。支持并鼓励开发周边区域户外团建、露营基地等项目,吸引“文山人游文山”。

(十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按照“一城一策”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治力度,对烂尾楼清理整治采取强硬措施,确保年内整治率达100%。做好对房地产市场和企业的动态运行监测,主动防范化解潜在风险。

(十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数字经济基础,积极争取争创数字城市建设试点,继续推进文山市5G绿色铝产业园项目、文山市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五、推动城乡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十六)大力推进城乡更新改造。加快城镇老旧小区、老化管网升级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力争统筹预算内投资、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支持供水、排水、燃气等市政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年内实施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8个。探索推进民族乡镇提升农村住房功能的试点工作,支持在保留民族优秀传统建筑风格和满足安全稳固的基础上,合理分隔卧、厨、厅、卫功能,提升保暖、隔音、防火等性能,升级成为具有现代居住功能的传统民居。

(十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树立强烈鲜明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州府”战略,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争取获得省级财政奖补和税收让利。

六、增强创新创业活力

(十八)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活力。落实好云南省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活力若干政策措施,争取省、州级技术改造与创新方向资金扶持,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和工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培用和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培养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按照文山市人才工作要求,将人才引进和科研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七、加大助企纾困减负力度

(十九)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取消、停征、免征、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优先安排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拓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分时段弹性收费政策实施范围,降低物流成本。

(二十)引导财政金融投资直达实体经济。一是强化货币政策牵引,带动资金“直达”实体经济。贯彻落实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落实好2022年采用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连续转换的工作要求。主管部门按照柔性指导原则,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效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促进经济质量发展。按月梳理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开展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定期沟通会商,形成同向发力。二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融资支持力度。落实和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对支农再贷款、乡村振兴领域的农业合作金融机构给予1%财政贴息、对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贴息标准上浮10%等政策措施。围绕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新型涉农经营主体融资对接监测工作,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实现资源更大幅度向涉农领域倾斜。